5月22日,武汉遭遇强降雨天气,15 时 50 分,发出了武汉今年首个暴雨临灾警报。这场雨来势汹汹,给城市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尤其是武汉大学和武昌火车站,更是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武汉大学的珞珈门周边在暴雨中被淹了一米深,现场视频里,多辆汽车泡在水里,路人艰难过马路,积水都快淹没肩膀了,场面十分惊险。而武昌火车站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站内积水严重,积水没过了乘客的脚踝,旅客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蹚水前行。

早在2011年,这里就被网友戏称为“珞珈水上乐园”,学生们甚至调侃“校训应加划船技能”。对于武大珞珈门被淹一事,校方保卫部回应称,珞珈门那片地势较低,每年暴雨都会被淹,学校已经通过短信通知学生相关情况,建议师生从茶港门或西门出入。当晚 7 时左右,武大保卫部表示,珞珈门积水已基本消退,不过水虽然退了,大家心里的疑问却没散:为啥武大校门每年都要被淹 1 米深,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从地理位置上看,武汉本身地势就比较低洼,排水条件先天就不太好,大部分地区的水位低于长江洪水水位,这就导致城市里的积水很难快速排出去。再加上武大珞珈门所在区域,可能正好处于城市排涝系统的末端,周边水流汇聚过来,形成了天然的洼地。而且,一到汛期,长江、东湖的水位上涨,排水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积水就更容易积起来了。

展开全文

另外,城市的硬化程度也是个重要因素。现在城市里到处都是水泥地、柏油路,一下雨,雨水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渗透到地下,只能通过排水系统来排。要是排水管路设计不合理,或者有杂物堵塞,排水速度就会大打折扣,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积水排干净。这次暴雨强度特别大,短时间内降下大量雨水,远远超出了排水系统的设计承受能力,积水自然就迅速形成了。

从校方的角度来说,想要解决珞珈门被淹的问题,难度确实不小。珞珈门改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需要协调校地规划,涉及到管网升级、地形重塑等一系列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可能会导致道路封闭、管线迁移,这对校园及周边居民的生活都会造成长期影响。虽然学校每年雨季都会采取 “预警 + 疏导” 的应急模式,但受限于各种因素,始终没办法启动根本性的改造工程。

对于这种城市内涝问题,有观点认为,解决城市内涝不能只看某一个点,而是要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来综合考虑。像武汉这样的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评估和升级现有的排水系统,加大排水管网的管径,提高排水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城市的经验,比如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设施,让城市在下雨时能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干旱时再把存蓄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从而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