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C自诞生以来一直都是大家吐槽的对象,但是他也是以后的发展趋势,我们来用实际产品看一下TLC到底有个怎么样的表现
这次测试的配置是TOSHIBA TLC 配合慧荣的SM2258H FLASH和SMI FW都是前几天刚拿到的
这是一颗最新的BICS4 FLASH 96层 3D工艺 BGA272封装 单DIE 32G/64G 可以实现单颗1TB容量
关闭SLC CACHE功能,开卡然后测试一下速度
整体性能优于SM2246EN方案,几乎跑满了SATA3 而且这是真实速度,并非SLC CACHE速度
3.0下测试全盘速度
3.1下测试全盘速度
发现在没有开启SLC CACHE的情况下并没有掉速
开卡2T U盘然后测试老化和NAND FLASH实际写入量
发现SM2258H因为带了DDR 所以NAND FLASH的实际写入量倍率几乎等于1
总结
1:速度,这是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TLC论单CE速度可能不如SLC和MLC 但是如果核心数够多,且配合一个强大的DDR方案主控,那么他的速度依然可以喂饱主控。但是128G 256G等小容量TLC产品目前依然需要SLC CACHE技术以损耗寿命为代价换来前段甚至全盘的打鸡血速度
2:寿命,虽然暂时还没拿到规格书,但是咨询过代理商,BICS3 BICS4因为采用老制程,寿命应该不会低于1000PE,再加上SM2258H的实际写入倍率几乎等于1,那么粗暴的推断的话2T约等于1953G*1000PE=1953T 按照每天坚持写入200G数据算,那么寿命差不多就是9765天/26.7年。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求
3:优势,TLC可以实现更大的容量,更低的成本
4:劣势,小容量的TLC速度和寿命并不理想,而且需要算法优秀的主控配合才能发挥性能并且提升寿命和稳定性。
SM2258, TL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