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 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自然銅 | 中藥圖典
自然銅
Zì Rán Tónɡ
別名
石髓鉛、方塊銅
功效作用
散瘀,接骨,止痛。用於跌扑腫痛,筋骨折傷。
英文名
PYRITUM
始載於
《雷公炮炙論》
毒性
無毒
歸經
肝經
藥性
平
藥味
辛
自然銅為硫化物類鐵礦族礦物黃鐵礦。又名石髓鉛(《雷公炮炙論》),方塊銅(《藥材學》)。含二硫化鐵(FeS2)礦石。採挖後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砸碎;或以火煅、醋淬至表面呈黑褐色、光澤消失、酥鬆為度、晒乾、碾粗末。有散瘀止痛,續筋接骨的功效。
目錄
1 簡介
2 晶體化學
3 化學成份
4 結構與形態
5 形態特徵
6 產狀與組合
7 炮製方法
7.1 自然銅
7.2 煅自然銅
7.3 醋自然銅
8 理化性能
9 工業應用
10 性狀鑒別
10.1 顯微鑒別
10.2 理化鑒定
11 藥物
12 藥理作用
12.1 促進骨折癒合作用
12.2 抗真菌作用
12.3 毒性
13 常用配方
14 臨床應用
15 歷史考證
16 文化底蘊
17 參看
簡介
自然銅是銅元素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各種片狀、板狀、塊狀集合體。沒有氧化過的自然銅表面為紅色,具有金屬光澤。但因為氧化的原因,通常自然銅會呈棕黑色或綠色。自然銅中往往還會含有微量的鐵、銀和金等元素。銅是重要的金屬,有著極廣的用途。
晶體化學
原生自然銅常含少量或微量Fe、Ag、Au、Hg、Bi、Sb、V、Ge等元素;Fe在2.5%以下,Ag多呈自然銀包裹物,Au固溶體可達2~3%。次生自然銅較為純淨。
化學成份
含二硫化鐵,其中含鐵46.6%,硫53.4%。還含銅、鎳、砷、銻等雜質,但也有不含的。
結構與形態
等軸晶系,Oh5-Fm3m;a0=0.361nm;Z=4。原子
自然銅
呈立方最緊密堆積,位於立方晶胞的角頂和各個面的中心,構成按立方面心排列的銅型結構。六八面體晶類,Oh-m3m (3L44L36L29PC)。完好晶體少見。主要單形:立方體a,菱形十二面體d,八面體o,亦可有四六面體h。雙晶面依(111),簡單接觸雙晶普遍,亦有穿插雙晶。集合體常呈不規則樹枝狀、片狀或扭曲的銅絲狀、纖維狀等。次生自然銅多呈粗糙的粉末狀或片狀、細脈狀、緻密塊狀等。
形態特徵
晶體結構屬等軸晶系。晶體呈立方體、五角面體以及八面體的晶
自然銅(生品)
形,在立方體或五角面體晶面上有條紋,相鄰兩個晶面
自然銅
的條紋互相垂直。集合體呈緻密塊狀、浸染狀和球狀結核體。藥用者多為立方體者。淺黃銅色,表面常帶黃褐色錆色。條痕綠黑色。強金屬光澤。硬度6~6.5,性脆。相對密度49~52。無解理,斷口參差狀。黃鐵礦是地殼中分布最廣的硫化物,可見於各種岩石和礦石中,但多由火山沉積和火山熱液作用形成。外生成因的黃鐵礦見於沉積岩、沉積礦石和煤層中,此處形成的黃鐵礦多為緻密塊狀和結核狀者。產於遼寧、河北、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黃鐵礦在氧化帶不穩定,易分解形成各種鐵的硫酸鹽和氫氧化物。鐵的氫氧化物為褐鐵礦。而保留著黃鐵礦的假象。目前雲南、廣東等省個別地區即將此種已變為褐鐵礦的黃鐵礦稱「土然銅」使用。其療效是否與黃鐵礦相同值得研究。
產狀與組合
自然銅
是地質作用中還原條件下的產物,形成於原生熱液礦床;也見於含銅硫化物礦床氧化帶下部,常與赤鐵礦、孔雀石、輝銅礦等伴生,由銅的硫化物還原而成:
CuFeS2(黃銅礦) 4O2 ; CuSO4 FeSO4
2CuSO4 2FeSO4 H2O ; Cu2O(赤銅礦) Fe2(SO4)3 H2SO4
Cu2O H2SO4 ; CuSO4 H2O Cu(自然銅)
自然銅有時亦交代砂礫岩的膠結物,出現於含銅砂岩中。在氧化條件下不穩定,常轉變為銅的氧化物和碳酸鹽,如赤銅礦(Cu2O)、黑銅礦(CuO)、孔雀石、藍銅礦等。
炮製方法
自然銅
《聖濟總錄》:「水洗去灰。」《普濟方》:「研一復時,極細為度。」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者搗碎,洗淨,乾燥。生品其質堅硬,不便粉碎和煎出;多煅淬入藥,很少生用。
煅自然銅
《理傷續斷方》:「煅存性。」《聖濟總錄》:「一斤好者,杵碎
自然銅
,用生鐵銚子內,以炭火秤一,漸以三二斤,逼藥銚子,令通赤,徐添火,可半日以來,其藥有微焰起,聞腥氣,又
似硫黃者,藥乃成,放冷取出,如藥有五色者,甚妙,然後安向淨黃濕上,上著紙,先襯藥,用盒合之,令密不得通風。一宿出火毒,乳缽內研細,以水淨淘黑汁,濃者收取,次更細淘,又收濃者,三五度淘,澄定去清水,用新瓦盒,內將紙襯之,令泣干。如黑粉。」《世醫得效方》:「搗細末,用甘鍋子一個盛之,不封,於地坑內,以炭火一斤燒之,火盡候冷,取出研細,水飛候干,卻入乳缽研細如面,不見水銀星子為度。」
醋自然銅
《雷公炮炙論》:「如採得,先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至明漉出,
自然銅
攤令干,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合子,約盛得二升已來,於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幹便用蓋蓋了,用火煅兩伏時,去土抉蓋,研如粉用。若修事五兩,以醋兩鎰為度。」《三因方》:「燒存性,醋浸一宿。」《聖濟總錄》:「火煅紅,以米醋浸,又煅幾十餘次,水洗灰研。」《普濟方》:「火煅,醋淬十二次,研,水飛過焙。」現行,取淨自然銅,砸成小塊,置無煙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至暗紅色,取出後及時放入醋內浸淬,如此反覆煅淬數次至黑褐色,表面光澤消失並酥鬆,取出,攤涼。每自然銅100kg,用醋30kg。煅淬後,質脆,易於粉碎和煎出藥效,同時增強散瘀止痛的作用。貯乾燥容器內,置乾燥處,防塵。
理化性能
銅紅色,表面常出現棕黑色氧化被膜。條痕銅紅色。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硬度2.5~3。相對密度8.4~8.95。具延展性,良導電性、導熱性。顯微鏡下:玫瑰色,銅紅色。反射率R:61(綠),83(橙),89(紅)。
[鑒定特徵] 銅紅色,表面氧化膜棕黑色,密度大,延展性強。常與孔雀石、藍銅礦伴生。吹管焰中易熔,火焰呈綠色(Cu)。
工業應用
大量富集時可作為銅礦石開採。銅是一種紫紅色金屬,延性、導熱性、導電性良好,熔點1083.40.2℃,沸點2567℃。易與Zn、Pb、Ni、Al、Ti形成合金。這些性能使銅及其合金廣泛用於電器、車輛、船舶工業和民用器具等。
性狀鑒別
本品多呈六方體,粒徑0.2-2.5cm,有棱,亮淡黃色;條痕綠黑色或棕紅色。表面平滑,有時可見細紋理。不透明;具金屬光澤。體重,質堅硬而脆,易砸碎,斷面黃白色,有金屬光澤。無嗅,無味,但燒之具硫黃氣。以塊整齊、色黃而光亮、斷面有金屬光澤者為佳。有的自然銅經風化後而成為褐鐵礦,呈黃褐色或黑褐色。破碎後碎塊仍為黑褐色;有時內部夾有淡黃色塊(黃鐵礦)。
顯微鑒別
反射偏光鏡下:反射光下顯金屬光澤,淺黃銅色;無解理。均質性。
理化鑒定
1.取本品粉末1g,加稀鹽酸4ml,振搖,使其溶解,在試管口蓋一片醋酸鉛試紙,靜置,試紙逐漸變為棕色。(檢查硫化物)
2.取上述反應後的溶液,濾過。
①取濾液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生成深藍色沉澱;分離,沉澱在稀鹽酸中不溶,但加氫氧化鈉試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澱。(檢查鐵鹽)
②取濾液,加硫氰酸銨試液,即顯血紅色。(檢查鐵鹽)
藥物
自然銅是常用活血化瘀止痛藥物。
自然銅
本品為硫化物類礦物黃鐵礦族黃鐵礦。 Pyrite
形態:等軸晶系。晶形多為立方體,集合體呈緻密塊狀。表面亮淡黃色,有金屬光澤;有的黃棕色或棕褐色,無金屬光澤。具條紋,條痕綠黑色或棕紅色。體重,質堅硬或稍脆,易砸碎。斷面黃白色,有金屬光澤;或斷面棕褐色,可見銀白色亮星。硬度6~6.5。比重4.9~5.2。
[生境分布]產於金屬礦脈中,沉積岩與火成岩接觸帶,亦見於變質岩中。分布遼寧、山西、河北、四川、廣東、湖南、湖北、甘肅、安徽。
[採制]全年皆可采,在礦區撿取,除去雜石即得。
[化學成分]主含二硫化鐵(FeS2)。
[性味功能]辛,平。散瘀,接骨,止痛。
[主治用法]用於跌打腫痛,筋骨折傷。多入丸散服;外用研末調敷。
[用量]3-9g;外用適量。
釋名: 亦或石髓鉛。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1、心氣痛。用自然銅,先經火煅(即燒紅),然後醋淬(即蘸醋酒上去,令紅消熱退),淬後又煅,反覆九次,最後研為細末。每次取一小提撮,調醋服。
自然銅
2、項下氣癭(項下皮膚,伸張成囊,囊內不是水,而是氣)。用自然銅丟在水缸里,每天飲食,都用此水。日久,氣癭自消。或把自然銅燒成煙氣,張口吸入亦可。
3、暑濕癱瘓。用自然銅燒紅,酒浸一夜,加炮過的川烏頭,五靈脂、蒼朮(酒浸)各一兩,當歸二錢,共浸酒里。浸後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酒送下。吃到四肢麻木,是癱瘓快好的表現,可以停止服藥。
4、骨折。用自然銅磨酒服或用銅屑和酒服,均有效,但骨接之後,不可常服。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成分為二硫化鐵,並混有銅、砷、銻等物質。
2.藥理作用:能促進骨折癒合,表現為骨痂生長快,量多且較成熟;對多種病原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藥理作用
促進骨折癒合作用
家兔兩僥骨中、下1/3部位造成實驗性骨折後,每日灌服100%自然銅
藥2l,連續5~20do骨折後20d內,針痴的鈣、碑量增加;不鎔性膠原量在骨折後15d內顯著提高;拉伸應力和彎曲應力也比對照組增強。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結果表明:自然錫藥液中含有大量鋅、鋼、鐵、錳、鈣等元素。鈣等無機物吸收後沉積礦化在骨痂中,使鈣、融含
自然銅
量增多,鋅、鐵、錳有利於膠原合成,鋼能提高賴氨酸氧化酶的活性,使膠原纖維韌性加強,膠原不溶性增加,從而增強生物力學強度,而應力刺激x可促進新骨生成。故自然銅有促進骨折癒合的作用。此外,自然銅尚可促進骨髓自身及其周圍血液中網狀細胞和血色素增生。
抗真菌作用
在試管內,自然鋼對供試的多種病原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茵作用,尤其對石膏樣毛蘚菌、土麴黴菌等絲狀真茵作用較強。把石膏樣毛蘚茵接種到豚鼠背部,造成豚鼠實驗性體蘚模型,再在病灶部位外塗自然銅煎劑,發現自然鋼對豚鼠實驗性體蘚也有一定治療效果。
毒性
小鼠靜脈注射自然銅煎劑的ld為1.9208/kg,鍛自然銅則為3.83g/kg。
常用配方
1.治打撲傷:自然銅(研極細,水飛過)同當歸、沒藥各半錢。以酒調頻服,仍以手摩痛處。(《本草衍義》)
2.治跌扑骨折:自然銅(煅通紅,醋淬七次,放濕土上月余用)、乳香、沒藥、當歸身、羌活等分。為散,每服二錢,醇酒調,日再服。(《張氏醫通》自然銅散)3.治心痛:自然銅火煅,醋內淬九次,為末。每疼,醋調一字下。(《衛生易簡方》)
4.治頭風疼痛至甚:黃柏半兩(厚者),自然銅半兩,細辛(去葉、土)一分,胡椒四十九粒。上件共為細末,每遇頭痛、頭風發時,先含水一口,後用藥一字(口畜)鼻中,左疼左(口畜),右疼右(口畜),(口畜)罷吐去水,口咬箸頭,瀝涎出為度。(《楊氏家藏方》自然銅散)
5.治項下氣癭:自然銅貯水瓮中,逐日飲食,皆用此水,其癭自消,或火燒煙氣,久久吸之亦可。(《直指方》)
6.治一切惡瘡及火燒湯燙:自然銅、密陀僧各一兩(並煅研),甘草、黃柏各二兩(並為末)。上四味,一處研細,收密器中,水調塗或干敷。(《聖濟總錄》自然銅散)
7.治杖瘡:自然銅半兩(醋淬七次),乳香、沒藥各三錢,茴香四錢,當歸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證治準繩》乳香散)
8.治倒睫捲毛:木鱉子(去殼)一錢,自然銅五分(制)。上搗爛為條子,(口畜)鼻;又以石燕末入片腦少許,研,水調敷眼眩上。(《證治準繩》起睫膏)
9.治暑濕癱瘓,四肢不能動:自然銅(燒紅,酒浸一夜)、川烏頭(炮)、五靈脂、蒼朮(酒浸)各一兩,當歸二錢(酒浸)。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覺四肢麻木即止。(《綱目》引《陸氏積德堂方》)
臨床應用
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用自然銅改進病區水質。方法是選擇兩個人口組成、發病率、生活條件等均相似的地區進行試驗,一為試驗點,一為對照點。試驗點按各井之水容積,以6~8公斤/立方米計將自然銅用藤筐盛裝放入井中;次年又在原井中放入相同量的自然銅。對照點各井中不放任何藥物。兩年半後觀察結果,顯示出試驗點和對照點居民的甲狀腺腫出現了不同變化。在新發病例方面,試驗點原健康271人,體檢複查發現Ⅱ°甲狀腺腫51例,占健康總人數的18.8%;而對照點原健康297人,新發Ⅱ°81例、Ⅲ°1例,總的新發病率為27.6%。在治療效果方面,Ⅱ~Ⅳ°患者之痊癒及好轉率,試驗點(55.7%)高於對照點(38.9%),經統計學處理差異顯著;而惡化病例則相反,對照點(50%)超過試驗點(31.6%)。
歷史考證
本品在《丹房鏡源》中已有記載。《雷公炮炙論》云:「石髓鉛即自然銅也。」其後諸家本草對其來源說法不
一。《開寶本草》云:「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於坑中及石間採得,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銅。」《本草圖經》云:「今信州出一種,如亂銅絲狀,雲在銅礦中,山氣重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銀,如老翁須之類,入藥最好。」又云:「今南方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綴,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金、(石俞)石,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體如姜、鐵矢之類。又有如不治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銅坑中,擊之易碎,有黃赤、有青黑者,煉之乃成銅也。」有學者根據以上記載的產地、形態,再以《廣西通志》、《天工開物》等書的記載為佐證,認為《開寶本草》所述「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者,系礦物自然用或黃銅礦類礦物;《本草圖經》所述「一體如姜、鐵矢之類」者,亦為黃銅礦;因黃銅礦是煉銅的主要銅礦石,《本草圖經》所述「煉之乃成銅也」,也指黃銅礦而言;再據《綱目》引《寶藏論》云:「自然銅生曾青、石綠穴中。」這一線索考證,曾青為孔雀石,石綠為藍銅礦,兩者均系銅礦氧化帶礦物,常生黃銅礦之上。從礦床產狀角度說明藥物自然銅也為礦物自然銅或黃銅礦。因此主張古代所用藥物自然銅正品應是礦物自然銅或黃銅礦,不是黃鐵礦或褐鐵礦。但《本草圖經》還記載:「火山軍者,顆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家謂之石,用之力薄。」據考證,石即為黃鐵礦。又陳承《重廣補註神農本草並圖經》所載「辰州川澤中出一種形如蛇含,大者如胡桃,小者如栗,外青皮黑色光潤,破之與石無別,但比石不作臭氣爾,入藥有殊驗」的描述也與黃鐵礦特徵極相似,說明古代亦以黃鐵礦作自然銅藥用。有學者認為,自宋代以後,治骨折有效的大量方劑中,所用的自然銅多數是黃鐵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以黃鐵礦作為自然銅的礦物來源。
文化底蘊
1.《日華子本草》:排膿,消瘀血,續筋骨,治產後血邪,安心,止驚悸。以酒磨服。
2.《開寶本草》:療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
3.《玉楸藥解》:破血消癭,療風濕癱瘓之屬,收濕之力,與無名異同。
4.《本草衍義補遺》:自然銅,世以為接骨之藥,然此等方盡多。大抵骨折在補氣、補血、補胃,而銅非煅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扇,挾熱毒香藥,雖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禍,甚於刀劍,戒之。
5.《本草綱目》:自然銅,接骨之功,與銅屑同,不可誣也。但接骨之後,不可常服,即便理氣活血可爾。
6.《本草經疏》:自然銅乃入血行血,續筋接骨之藥也。凡折傷則血瘀而作痛,辛能散瘀滯之血,破積聚之氣,則痛止而傷自和也。
參看
《中藥學》- 自然銅
《本草綱目 · 自然銅》
中藥百科
按分類查藥
解表藥
清熱藥
瀉下藥
祛風濕藥
芳香化濕藥
利水滲濕藥
溫里藥
理氣藥
消導藥
驅蟲藥
止血藥
活血藥
化痰止咳平喘藥
安神藥
平肝熄風藥
開竅藥
補益藥
固澀藥
外用藥
按歸經查藥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按藥性查藥
溫性中藥列表
平性中藥列表
寒性中藥列表
涼性中藥列表
熱性中藥列表
按藥味查藥
甘味中藥列表
苦味中藥列表
辛味中藥列表
酸味中藥列表
鹹味中藥列表
澀味中藥列表
淡味中藥列表
按名稱查藥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藥方劑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藥電子書
《本草綱目》
《神農本草經》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中藥學》
中藥相關
中醫百科
中藥圖典
有毒中藥列表
藥品百科
歸經
四氣
五味
中成藥百科
出自A+醫學百科 「自然銅」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87%AA%E7%84%B6%E9%93%9C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自然銅」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4個分類: 金屬 | 中藥 | 中藥材 | 無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