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方”前省略主语“伯牙”)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而”前省略主语和谓语“伯牙鼓琴”)

文本分析

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1.“知音”是什么意思?

“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引申为“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现在一般用来指“志同道合、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2.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 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这也是对伯牙琴艺高超的侧面描写)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遇到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文中写了吗?

没有直接写他遇到知音的欣喜。却写了他失去知音的悲哀。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表现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

这一行为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也就是,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像锺子期那样理解自己了,琴弹得再好,没有人懂,又有什么意义呢!

习题训练

1.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吕览》),战国时期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鼓(弹)

(2)方(在,正在)

(3)善哉(好啊)

(4)志(心志,情志)

5)若(像)

(6)少选(不久,一会儿)

(7)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

8)绝(断)

(9)以为(认为)

(10)足(值得)

(11)复(再,又)

(12)为(给)

3.翻译下列句子。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俞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的心志。

(2)善哉乎鼓琴。

(您)弹琴弹得真好啊!

(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过了一会儿,琴声弹出了流水激荡的境界。

(4)汤汤乎若流水。

像流水一样浩荡

(5)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俞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根据课文理解意思。

(1)“知音”的意思是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2)“高山流水”指的是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现在也常用来指代知音。

(3)如何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体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欲绝的心情和两人之间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深厚情谊。

(4)理解“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的含义。

(5)展现钟子期对伯牙的知音之谊,侧面表现伯牙琴技高超,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