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①
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答案】
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
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周敦颐高尚的情操。根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操守;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作者要保持正直的品德;根据“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牡丹在文中象征着功名富贵,特意点明喜爱牡丹的人众多,表现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
卢照邻的《曲池荷》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浮香绕曲岸”写荷之香气,比喻诗人的高贵品格。第“圆影覆华池”意思是:美丽的荷花却被阴影覆盖,其妙质丽容得不到彰显,难为世人所知。比喻诗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第三层,“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最令人害怕的还不是这些美丽的事物被遮盖,而是担心无情的秋风提前到来。根据注释,可知卢照邻由于身体状况极差,长期仕途失意,面对人生,常常自悲。就像一朵亭亭玉立,艳压群芳,十分圣洁的荷花,其艳质丽容一直为阴影所覆盖,得不到世人的赏识。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并且所受到的压抑,以及诗人欲向社会展露才华的忧伤。
【2-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18. 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分析。
“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然挺立;“一何劲”的意思是“多么地刚劲”,突出了松枝的刚劲;“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现了松树的正直;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松柏的本性:挺拔、刚劲、正直。
诗歌写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特点,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同时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从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间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8. “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答案】地处市井(或“毗邻百姓”);建筑简陋(或“屋内陈设简陋”)。(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根据“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可知“小宅”地处市井,毗邻百姓;根据“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可知“小宅”是建筑简陋。
【4-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刘伯川席上作
[明]杨士奇①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②。
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注释]①杨士奇:明代大臣。他十四五岁时去拜访父亲的好友刘伯川,应刘伯川之请而作此诗。②琼瑶:美玉,这里指冰。
13. 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你用“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答案】
示例:踏雪寻梅、喝酒作诗、寒冬赏雪、溪山踏冰、席上赋诗、野桥访梅(四字短语中要有动词。)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根据“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的提示,四字短语中要有动词。
根据“飞雪初停酒未消”的意思“山村中的大雪才刚刚停了下来,而我的酒意还未完全消减”,可概括为:大雪初停、酒意阑珊、喝酒作诗等;
根据“溪山深处踏琼瑶”的意思“惬意地在这深山野溪旁踩踏着似玉的雪”,可概括为:溪山踏冰、深山踏冰等;
根据“不嫌寒气侵入骨”的意思“我不介意这侵骨的寒气”,可概括为:不惧严寒等;
根据“贪看梅花过野桥”的意思“只为走过野桥,贪看那高洁的梅花一眼”,可概括为:野桥访梅、恋看野梅等;
也可根据题目“刘伯川席上作”并综合诗意,概括为:席上赋诗、踏雪寻梅等。
【5-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骨肉分离 战乱频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世业空”“田园寥落”写出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6-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稻作现场】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②,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③,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释】①兜鍪:头盔,士兵用以防护头部。巧妙比喻,暗示插秧如战斗。②唤渠朝餐歇半霎:渠,他。霎,一会儿。这是写农妇招呼农夫休息片刻,先去用餐。③莳未匝:栽种还没有完毕。
16. 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创设的稻作情境以及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宋·徐玑)
B. 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唐·韦庄)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
D. 种稻盈田稻苗绿,愿云作雨雨我田。(元·陈泰)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意思是: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写出了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突出一个“忙”字,表达了对农人辛苦劳作的同情。
A.“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意思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画,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创设的稻作情境以及情感基调不符;
B.“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意思是:秋雨绵绵,稻谷成熟。池塘水漫,鱼儿嬉戏。写的秋天收获季节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创设的稻作情境以及情感基调不符;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是: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描绘的是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创设的稻作情境以及情感基调不符;
D.“种稻盈田稻苗绿,愿云作雨雨我田”意思是:田地中种满了稻子,稻苗碧绿,希望云彩化作春雨滋润我的稻田。写的是春季插秧后期盼下雨的心情,隐含着对农人的同情,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创设的稻作情境以及情感基调接近;
故选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